欢迎来到农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业项目 > 盘活撂荒地 “三收”尝甜头

盘活撂荒地 “三收”尝甜头

发布时间:2023-04-22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航拍广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

  4月15日,位于平南县平南街道平田村的广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一垄垄玉米、大豆幼苗迎风摇曳,寸寸新绿给农田披上绿装,几名村民穿梭其间,除草施肥。“目前已完成600多亩玉米、大豆种植,正在进行田间管护。”基地负责人廖柏奇说。

  廖柏奇是平南县三联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22年,合作社承包这片土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玉米、大豆、马铃薯高产稳产、一地多收。近日,合作社扩种大豆油料的经验做法——“创新种植模式实现一地三收”入选2022年度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A一年三作稳增收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三联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支持和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流转1200亩撂荒地进行综合整治,带动周边农户连片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创建当时广西规模最大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

  “我们采取‘春大豆玉米种植+夏大豆秋玉米换茬种植+冬种马铃薯’一年三作的耕种模式,种植大豆玉米2500亩、马铃薯400多亩,此外,我们还种植优质稻3600多亩。”廖柏奇介绍,经测算,带状复合种植年均亩产玉米1500公斤、大豆200公斤、马铃薯2000公斤,年亩产值7200元左右,比种植两季增加收入2700元/亩。2022年,合作社年产粮食2810多吨、马铃薯800多吨,销售收入1400多万元,盈余180多万元。

  “第一年就实现了玉米、大豆、马铃薯高产稳产‘三丰收’。”廖柏奇说,但这成果来之不易,因为基地有将近一半的地是撂荒地,“原来这里地势较低,水利失修,排水不畅,种粮效益低,加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没人耕种,久而久之就撂荒了。”

  种植大豆玉米是合作社的一次“尝鲜”。合作社自2014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大力发展粮食种植,2018年获得自治区种粮大户称号,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经过8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合作社有成员51名,经营面积6866亩,2022年合作社成员收入高于该县同行业非成员农户38%。

  B探索治理新模式

  如何让撂荒地长出好粮食?早在2021年,廖柏奇和合作社就流转500多亩撂荒地种植马铃薯,采用高垄黑膜覆盖种植技术,探索出撂荒地统筹利用“一摸、二切、三治、四推”的治理新模式,通过多措并举、复耕复种,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辅以良种良法,精心管理,昔日撂荒地摇身变成致富田。当年收获时,经县农业农村局组织验收,平均亩产鲜薯2050公斤,平均销售价格1.6元/公斤,亩均产值3280元,扣除成本亩纯收入1050元,为统筹利用撂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成功经验。

  廖柏奇的治理新模式是这样的:“摸”——找出撂荒原因和撂荒状况;“切”——根据撂荒情况切脉,将可综合利用的撂荒土地流转至合作社;“治”——通过种植粮食作物,开展撂荒地整治,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推”——通过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

  让撂荒地变成丰收田,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探索。2022年初,平南县出台粮食补贴、撂荒地治理等工作实施方案,成立5个农业技术指导工作组,对全县撂荒地整治进行指导,并出台奖补政策,补贴承包撂荒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合作社、种植大户。“去年每亩撂荒地补贴110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贴200元。”平南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负责人陈光辉介绍。

  廖柏奇的合作社积极响应号召,加上有之前摸索出来的撂荒地治理经验,便承包1200亩撂荒地进行治理。经过铲除杂草杂树、翻耕土地、修缮灌溉水渠、建设育秧大棚后,顺利种下2500亩大豆玉米。

  

  三联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农机插秧服务。

  C带动村民奔富路

  作为自治区种粮大户,廖柏奇的合作社现有农机具35台套、标准化育秧厂1间、大型烘干厂2间,拥有育秧、耙耕、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等水稻生产全过程适用农业机械。在满足本社成员农机作业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向周边种植户提供社会化服务。2022年,合作社为周边粮食种植户提供工厂化育秧服务3200亩、机械化插秧5200亩、机收8300亩、烘干稻谷1800吨。

  同时,合作社还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成员和周边农户开展粮食种植,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生产和管理规范、统一分拣、统一包装销售,与成员签订保价回收合同,实行保价收购、价格随行就市。2022年以来,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3500亩,销售粮食3800吨。同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组织种植户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解决农作物种植产量和品质低下的关键技术问题;举办生产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户820人次,带动非成员260户。

  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平南街道盆塘村七里围屯村民冯响华种植水稻20亩,这几年一直都是合作社帮忙购买化肥、种子、农药,收获时则由合作社按市场价进行收购。去年,冯响华共收获1.05万公斤生谷,合作社按早造每公斤2.2元收购、晚造每公斤2.9元收购,冯响华收入5.3万元。

  平田村竹儿根屯村民吴锡伟跟着合作社种了5亩大豆玉米,收获生玉米4000公斤、干大豆900公斤。合作社按玉米每公斤3元、干大豆每公斤14元收购,吴锡伟去年收入2.46万元。吴锡伟说:“跟着合作社,种粮、卖粮、技术等什么都不用操心,收成还非常好,心里特别踏实。”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cyfp/t1634005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业资讯网 ny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