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农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业项目 > 机器当“蚕娘” 致富有保障

机器当“蚕娘” 致富有保障

发布时间:2023-05-22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5月9日上午11时许,几辆电动三轮车相继驶入位于宾阳县甘棠镇八合村的桑蚕自动化养殖基地,车斗里满载着刚刚采摘的新鲜桑叶。蚕农卢秀月与基地工作人员一起给桑叶称重并签字确认,“39公斤,钱打到卡上。”卢秀月点点头,把三轮车挪到一旁,与几位同村老友一起休憩闲聊。

  八合村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卢秀月也是当地的老蚕农。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卢秀月和不少邻居都放弃了“老本行”,转而与桑蚕基地签约种桑采桑,从“蚕农”变成了“桑农”。

  “养蚕能挣钱,但人辛苦、风险大。”卢秀月告诉记者,以往养蚕季节,在外头干活回到家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得第一时间喂蚕宝宝,当地人戏称这是“先喂饱蚕,再喂饱人”。

  几位蚕农会心一笑,同样“转行”的蚕农覃文贵接过话头:“蚕的命很金贵,冷不得热不得,前段时间天气一下子热起来,好几户养的蚕都死了。”覃文贵说,签约后他们只负责提供桑叶、养蚕的事情由基地管,大家心里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有的种植户一天就能卖100多公斤的桑叶。

  蚕农所言不虚——记者随即查看了基地的收购登记簿,从4月初开业至今,基地已支付桑叶收购款6万多元,其中收入最高的种植户到账13068元。“我们继续敞开收购,拜托大家帮着做广告,让亲戚朋友都来这里卖桑叶!”基地负责人林丽娟热情地招呼蚕农,大家都笑答:“没问题”“保证给你代言”……

  记者不由得好奇:基地占地面积还不到10亩,到底是如何运作才能“吃”掉如此多的新鲜桑叶?

  在林丽娟的带领下,记者戴上口罩、穿上鞋套,走进基地的自动化养蚕车间。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将堆叠高达14层的蚕床推到一台大型设备前端,机器开启后蚕床自动进入轨道,经过消毒、喂食后自动从另一端堆叠还原,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机器‘蚕娘’流水线作业,效率远远超过人工。”林丽娟告诉记者,基地第一批养殖10张蚕(约20万—30万头),实测只需要2-3个人就能完成几乎全部工作。

  机器“蚕娘”不仅擅长消毒、投喂,还能主动带蚕宝宝“上山”。在另一间蚕房里,工作人员轻轻按下电钮,蚕房顶部悬挂着的电动方格簇缓缓下降,已到五龄末期的蚕宝宝将在下垂的蚕箔上吐丝结茧。“我们安排专人清理蚕粪等,使用生物酵素堆肥后再返还给签约的蚕农用于桑树种植。”林丽娟说,基地开足马力后,每10天左右即可生产蚕茧1000公斤以上,算上吸纳劳务、签约种桑等,今年至少可直接惠及周边200多户蚕农。

  基地能开足马力生产,关键在其与位于甘棠镇上的宾阳县百合缫丝有限公司形成了常态化供销合作。在百合公司车间内,记者与上门为企业服务的宾阳供电局党委书记梁冰、甘棠镇副镇长黄焕明等人偶遇。“缫丝厂是镇上的用电大户,我们一来检查供电安全,二来了解企业有什么新的需求。”黄焕明认为,桑蚕基地与当地蚕农合作的模式契合了“农户能干的尽量让农户干,企业干自己擅长的事”,地方党委政府理应支持,“我们将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着力打造从种桑、养蚕到蚕茧、缫丝乃至丝织品的桑蚕全产业链,以期帮助更多的本地群众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农户把采摘好的桑叶过磅。记者 孟振兴/摄

  

  工人在基地的蚕房内工作。蒙 福/摄

  

  扫一扫,看宾阳甘棠镇八合村桑蚕基地里如何实现养蚕自动化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cyfp/t1649762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业资讯网 ny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