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创建以来,中江县紧紧围绕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来统筹布局“三农”工作,念好要素保障“三字经”,聚焦聚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一、念好“钱”字经,强化示范区建设资金保障。 采用“财政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方式,打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资金保障“组合拳”。一是财政“投”。积极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资金投入。目前,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达31亿元,建成川北道地中药材交易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中江县道地中药材研发中心、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中江芍药谷”。二是融资“拓”。加大强与国有银行的良性合作,通过融资、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手段,拓宽资金渠道,加强农村地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累计争取到8.5亿元金融资金,落地实施全省唯一的油菜产业交易平台、四川丘区现代粮油产业技术中心、黄鹿湖农业主题公园等重大项目。三是“政银担”。积极推行“政银担”合作模式,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累计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实行风险担保365笔2.5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1亿元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 二、念好“人”字经,育好示范区建设“新农人”。 采用“专家+高素质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的方式,打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人才保障“组合拳”。一是专家支撑。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构建“校企地”合作新模式,先后引进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5个专家团队和四川种业集团、中化农业入驻,聚焦粮油、中药材、蚕桑、中江柚等优势产业开展科技攻关、示范推广、企业服务,为粮油、中药材等产业高产高效发展“保驾护航”,目前,道地中药材选育新品种4个,园区良种覆盖率100%。二是壮大农业经营新主体。着力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业“接二连三”。目前,道地中药材产业形成产、储、销服务链,初加工率100%,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家级8家,省级90家,市级185家。三是培育人才。通过出台政策、开展专业培训、召开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培育、招引农业人才,壮大人才库。目前,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100余人,招引返乡创业人才1300余人。 三、念好“地”字经,夯实示范区建设“耕”基。 采用“护耕地+建良田+保供地”的方式,打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土地保障“组合拳”。一是护耕地。实施撂荒地整治、土地进出平衡、占补平衡等工程,确保粮食安全举措落地有声;二是建“良田”。抢抓新时代“天府粮仓”契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0万亩,并同步实施宜机化改造工程,补齐“下田难”“作业难”短板,累计宜机化改造丘区田土2.5万余亩。三是保供地。通过争取年度新增农业配套建设用地规划指标,重点保障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用地。目前,累计保障配套建设用地309.723亩、设施农用地3437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