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夏季节,舒城县汤池镇方畈村的大棚蔬菜长势喜人。脱贫户李可安与往常一样,和姐妹们正采摘着修长的豇豆。“像我这样一个不出门的妇女,既能干家务,又能挣些钱补贴家用,非常满足。”如今,在方畈村,像李可安一样,常年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及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村民有130多人。
方畈村曾经是舒城县80个贫困村之一。近年来,方畈村由原先的负债60多万元,变成现在的年集体经营性收入70多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由原先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村,变成现在的基层党建明星村……
山村蝶变,从何而来?“在于舒城县纪委监委咬定帮扶不松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从党组织结对共建到党建联盟深入推进。”方畈村党支部书记潘孝英说。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破局必须从产业开始。2015年以来,舒城县纪委监委的牵头帮扶下,该村相继建成“三大产业”基地。2017年6月建成192千瓦光伏电站,惠及33户,年户均增收8000元。2017年9月发展蔬菜大棚50亩,2020年7月扩建到130亩,连同100亩露天菜地形成蔬菜基地,年用工35人,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2020年5月创建占地12亩5万棒黑木耳基地,年用工31人,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村里成立了“方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村集体产业经营。该村于2018年底顺利出列,2020年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进入县集体经济收入强村行列。
脱贫以后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为全面促进方畈村的振兴发展,去年1月,舒城县纪委监委机关党总支与方畈村党支部签订了为期3年的《党建联盟协议书》。具体确定了基层组织联建、党员队伍联育、组织活动联办、乡村振兴联谋、基层治理联抓等“五联”目标任务。
“单方碰到的都是难题,双方联手全是办法。这就是1+1>2效应。”舒城县纪委副书记、县纪委监委机关党总支书记卜宜湘认为,深化党建联盟,既能促进机关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又能促进群众急难愁盼解决,两者相得益彰,叠加效益倍增。
“自党建联盟一年半以来,方畈村发生可喜变化。”潘孝英如数家珍,文化之变——建成2处文化广场、60米长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墙、30米长“习语长廊”和廉政文化长廊、40多幅移风易俗墙画;环境之变——改厕144户,新建公厕2座、小型污水处理站1座;水利之变——修建堰头水闸1座、当家塘15口、水渠3500米;交通之变——亮化主路1.8公里安装路灯50盏,拓宽通组道路4.5公里,进而争取到通村公交,于2022年8月1日结束方畈村不通公交的历史。
“方畈村旧貌变新颜,是干出来的。通过党建联盟,‘村里事’变‘县里事’,解决很多历年解决不好的事!”76岁的方玉好老人喜不自禁,“现在,村民家家不断荤,不是还有小酒喝,生活更有保障。村里每年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四好家庭’评选,乡风更文明。村里每年组织‘上门义诊’,为60周岁以上老人代缴银龄安康保险金,老人更有尊严感。”(李 浩 通讯员 汪凌鸿 孔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