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见过这么多钱!
领到首月工资,我哭了
--马喜莲
我是来自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的一名女工,今年46岁,来莆田快20年了。如今,莆田就是我的家。
我第一次听说“莆田”是在2004年3月。那天很冷,我正在家带着两个孩子边烤洋芋边取暖,村里的姐妹喊我去开会,说是有重要的事。我们裹紧衣服,踩着雪地,到了会场。我看到许多认识的姐妹都来了,会场上挂着红色横幅,我们不识字,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都在猜到底是咋回事儿。开会了,台上的泾河源镇劳务工作站站长一开口就问我们,日子过得苦不苦、穷怕了吗?想不想改变?
苦!真的苦!固原地处“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风沙大,每年9月就开始下雪,直到来年3月才开始慢慢融化。冬天刺骨的冷,我和孩子住在漏风的破羊圈里,孩子冻得经常生病,加上吃不饱,营养不良,身体很不好。
穷!穷怕了!过去在西海固,男人外出打工,女人留守照顾孩子、饲养牲口、种植庄稼。我结婚后生了两个孩子,无收入来源,太穷了,柴米油盐、娃娃上学都要开销,非常难。婚后3年,我离婚了。不得已,我把孩子留给老母亲照顾,自己每天天一亮就揣着两个馒头出门干活,天黑了才回家。我上山给人做过大锅饭,去砂场挑过砂浆,在砖瓦厂搬过砖,男人能干的活我也能干,一天挣15元钱。为了活下来,一年365天我一天也不敢停歇。电视剧《山海情》里的很多情景,我都特别熟悉。
泾河源镇劳务工作站站长虽说了很多南方的好,但我只听进了“莆田不冷”这几个字。不假思索,我决定来莆田。当晚,我麻利地收拾好行李,第二天带着孩子和妹妹一起坐上了政府安排的大巴南下。当时我的大儿子8岁、小儿子才5岁。正因为这一次出门,我也有了第一张身份证。
到达莆田市江口镇时是凌晨,我们在车上脱下厚厚的棉袄,整个人轻松了许多。那晚,我才知道原来晚上竟能如此热闹。石庭的大街灯火通明,马路两旁有各种各样的小吃,人来人往,看得我兴奋不已。从这晚起,我的人生有了希望。
我和姐妹们被安排进新威电子厂(现为新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工作,厂领导对我们很好,给我们安排了宿舍,为照顾回民饮食习惯,还专门建一个清真食堂,管吃管住。我在装配车间的流水线上,一天工作8小时,一点也不觉得累。第一个月,当我领到2000多元工资时,激动得不敢出声,捂着嘴偷偷地哭了。我从未见过这么多钱,也不敢想凭自己双手努力能赚这么多钱。若放在西海固,我就是“大款”了。
我坚信,付出就会有收获。那些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工资涨到每个月4000多元。我开始计划未来,给儿子娶媳妇,把家安在莆田。
莆田就像一块大磁铁,深深吸住了我。这里有蓝蓝的大海、连绵的青山,气候好、景色美,处处见绿,当地人对我们非常热情。这里就业机会也多,高楼更是一幢挨着一幢,四通八达的道路常常让我迷路。这里物产丰富,荔枝、枇杷、龙眼、文旦柚等水果都非常诱人。在这里,我还吃到从未吃过的海鲜。
如今,我已经来莆田近20年了,两个儿子也在莆田工作。前年,小儿子结了婚,儿媳妇给我买了一部手机。我和老家的姐妹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我成了莆田“宣传大使”,带她们“云游”莆田,她们都很羡慕我的生活。去年,大儿子与一位黄石镇的姑娘结缘,不久将成为莆田女婿。而我也在莆田迎来“第二春”,有了尊重、疼爱自己的伴侣。我们一家人每个节假日都聚在一起,过生日的时候家人还为我庆祝,这样的日子充实又满足。
以前是为了生存,现在才是生活。莆田,让我找到了自己,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一家都扎根莆田了。
(作者为宁夏来莆务工人员 蔡玲根据口述整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