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下,我们引进了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控制系统,实现了海水循环利用,不仅提高了养殖鱼虾的成活率,还大大减少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近日,在昌黎县茹荷镇振利水产养殖公司的养殖车间标准化生态养殖池旁,公司负责人朱振利一边投喂饵料,一边查看多宝鱼长势。
朱振利是昌黎县最早一批“由捕转养”的渔民,1999年告别渔船进行滩涂坑塘养殖。但是,单纯的滩涂坑塘养殖不仅养殖管理难度大,效益也不高。随着政府对水产养殖业转型发展的引导,朱振利建起了工厂化养殖车间,并引进了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控制系统。近年来,养殖模式逐步规范、养殖管理逐步科学,收入也跟着逐年增加。目前公司的工厂化养殖面积已发展到4.8万平方米,年经济效益超400万元。
昌黎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捕捞一直是传统的作业方式,也是重要的渔业生产活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近海捕捞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渔获物种类、数量等都在减少,渔民收入也不稳定,迫切需要推动渔业发展转型升级。
昌黎县将渔业转型升级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滩涂坑塘养殖并逐步向工厂化车间养殖转型。同时,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与中国海洋大学、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省内外多家科研单位院校合作建立科技研发创新机制,帮助养殖户选择优良品种、加强技术指导。支持鼓励养殖户引进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控制系统等现代化科技化养殖设备和技术,为养殖提供技术支撑,为养殖户开辟了生态科学养殖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工厂化养殖车间引入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控制系统后,可以对溶氧、水质、水温、室温、光照等养殖鱼虾生长环境进行调节控制,使它们一年四季都处在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还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昌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永新介绍,依托工厂化养殖车间的稳定性,昌黎县还引导广大养殖户依托设备先进、技术完备的工厂化养殖车间,在养殖成鱼的同时,从事鱼、虾、海参等苗种孵化。孵化出的苗种不仅能满足本地养殖户自用,还能出售给周边苗种不足的养殖户,降低了养殖户自身养殖成本,还额外增加了养殖收入。
目前,昌黎县已形成了以多宝鱼、鲆鱼、鲽鱼等高档鱼养殖,鱼虾、海参、扇贝育苗为主的多品种集约式工厂化养殖新格局。全县工厂化养殖公司超70家,养殖面积90余万平方米,产品销往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年产值达5亿元。同时,工厂化养殖的发展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就业人数超1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