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要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实好。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这些年来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工作的,现在中央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这些政策要一丝不苟、毫不走样地落实到基层,政策的好处要全部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农民。你们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生活在乡亲们中间,生产在乡亲们中间,整天同乡亲们打交道,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能不能落到实处,你们的工作很关键。要把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传递给乡亲们,让乡亲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一起来落实好政策。你们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在中央的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我们也就放心了。
习近平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
我也了解到,去年以来,河北省在全省推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把干部下基层蹲点与扶贫脱困工作结合起来,既锻炼了干部作风,又帮助困难农村、困难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效果是好的,受到了老百姓欢迎。我们看到顾家台村,在保定银行驻村干部对口帮扶下,发生了一些可喜变化。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勉强搞一些东西,一定从实际出发,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在符合实事求是精神的前提下,贫困地区要优先安排,各级政府都要给予支持。希望你们坚持这些好做法,继续在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上下功夫,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上下功夫,让农村生产不断发展起来,让农民腰包尽快鼓起来。希望驻村干部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向沈浩同志学习,宁肯自己多受累,也要让群众快脱贫,宁肯自己掉上几斤肉,也要让群众走上致富路。也希望现在还比较困难的乡亲们要有信心,在党和政府支持和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习近平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习近平2013年7月21日至23日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时的讲话
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全会决定提出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要是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二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主要是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3年11月9日),选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1月版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当前,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习近平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抓扶贫开发,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基本保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这个治本之策,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
习近平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解决建设用地粗放利用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序进行探索。
习近平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需要在理论上回答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农民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分离问题。今年七月下旬,我到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调研时就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前,农村集体土地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搞家庭联产承包制,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开,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现在,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这将有利于更好坚持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更好保障农户对土地的承包权,更好用活土地经营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习近平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个大事,涉及的主体、包含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必须审慎稳妥推进。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产量改下去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或试点方案,加强指导引导和监督检查。
习近平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
要积极深化农村改革,把握正确方向,尊重农民意愿,坚持试点先行,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确保农村改革健康顺利进行。
习近平2014年3月9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一如既往把“三农”工作抓紧抓好。“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关键,在于向改革要活力。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2014年3月9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虑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我们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引导,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要坚持规模适度,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要根据各地基础和条件发展,确定合理的耕地经营规模加以引导,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更不能忽视了经营自家承包耕地的普通农户仍占大多数的基本农情。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要有严格的门槛,建立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对准入和监管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习近平2014年9月2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
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的目标方向,是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搞好这项改革,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要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试点过程中,要防止侵吞农民利益,试点各项工作应严格限制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要搞好制度设计,有针对性地布局试点。
习近平2014年9月2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
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提高精准性和效能,着重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经营主体聚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生态效益补偿、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等机制。
习近平2014年12月9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习近平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
2015年
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实干,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
一是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采取更加倾斜的政策,加大对老区发展的支持,增加扶贫开发的财政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老区建设,形成支持老区发展的强大社会合力。二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是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老区城乡居民全覆盖,深入推进老区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和住房建设。三是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前提下,要优先向老区安排;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要优先向老区引导;国家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老区小城镇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需要。四是积极落实改革举措,认真贯彻中央改革决策部署,针对制约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自觉向改革找突破、要效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夯实管党治党基础,特别要有一个覆盖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有一支素质较好、作用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一套便利管用、约束力强的制度机制,有一个正气弘扬、歪风邪气没有市场的政治生态。要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习近平2015年2月13日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率先推进农村改革,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关系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更加凸显、要求更加紧迫。
习近平2015年4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习近平2015年4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补救措施,是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但必须带着保护耕地的强烈意识去做这项工作,严格依法依规进行。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出现的补充数量不到位、补充质量不到位问题,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要把好关,不能让一些人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实。对耕地占补平衡以及耕地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习近平就做好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2015年5月26日电
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在土地流转实践中,必须要求各地区原原本本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特别要防止一些工商资本到农村介入土地流转后搞非农建设、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等问题。要注意完善土地承包法律法规、落实支持粮食生产政策、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真正激发农民搞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习近平就做好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2015年5月26日电
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构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乡土味道和民族风情,注重补农村的短板、扬农村的长处,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
习近平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调研时的讲话
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习近平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调研时的讲话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全党在思想上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二〇一一——二〇二〇年)》要求,“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二〇二〇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为什么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实现到二〇二〇年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从今年起平均每年要减贫一千多万人。二是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三是按照投入二万元大体解决一个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测算,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投入一万四千亿元,如果今年脱贫一千万人,未来五年每年平均需投入二千四百亿元左右。四是农村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不少贫困户稳定脱贫能力差,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时有发生。第一代农民工大多进入老龄阶段,其中相当一些人因常年在外打工积劳成疾,回到家乡后社会保障不给力,生活依旧十分困难。五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习近平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有一点必须指出并加以强调,就是要保持农业稳定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人口脱贫与农民收入增长直接相关。如果农民收入降低,就可能导致已经脱贫的人口重新返贫,甚至可能造成新的贫困人口。所以,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
习近平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习近平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习近平2016年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时的讲话
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
可以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可以加快推进电子政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等等。这些方面有很多事情可做,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习近平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习近平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改变农业是“四化同步”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状况,根本途径是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全力推动农村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发展水平,为广大农民谋取更多物质利益,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党中央对深化农村改革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主持召开了二十三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其中直接涉及农村改革议题的就有八次。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些重大试点已在全国铺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扎扎实实把农村改革推向前进,为农村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决不能动摇。这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政策要求,就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保证,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习近平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我国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更好坚持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更好保障农户对土地的承包权,更好用活土地经营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
习近平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件大事,必须审慎稳妥推进。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分散的、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难以建成现代农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改变分散的、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时间和条件,不可操之过急,很多问题要放在历史大进程中审视,一时看不清的不要急着去动。
习近平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研究深化农村改革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当前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三是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按照为农服务宗旨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方向,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同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运作更有效的合作经营组织体系。四是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形成覆盖全面、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简便的农业支撑保护制度。五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推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六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习近平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
习近平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促进农民增收,难点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在政策上,既要考虑如何保证粮食产量,也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习近平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
习近平2016年5月23日至25日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
习近平2016年12月14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当前,老百姓对农产品供给的最大关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这个问题多做文章。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要抓住粮食供给宽松的有利时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要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抓好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
习近平2016年12月14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清产核资,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这是党中央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对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对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定要抓好。考虑到“三块地”改革的关联性和协同性,要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但用途管制、分类管理的原则不能丢。
习近平2016年12月14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粮食生产了。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要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我说过,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从战略上考虑的。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防止粮食生产出现大的滑坡。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是检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要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防止农民增收势头出现逆转。
习近平2016年12月14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年农业农村形势总体较好,明年“三农”工作要继续为全局作贡献。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16年12月20日电
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更好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要尊重基层创造,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16年12月20日电
2017年
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创新创造,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习近平2017年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审议时的讲话
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习近平2017年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审议时的讲话
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
习近平2017年6月21日至23日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土地者,民之本也。”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党中央决定,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重大举措,顺应了亿万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期待,给农民吃下了长效“定心丸”。
明确再延长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从农村改革之初的第一轮土地承包算起,土地承包关系将保持稳定长达七十五年,既体现长久不变的政策要求,又在时间节点上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契合。要做好政策和法律宣传,完善配套措施,有关部门要着手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把这一政策落实好。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重大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理顺“三权”关系。
习近平201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在搞好统一经营服务上、在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上、在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上多想办法。过去,一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虚置、经营收益不清、分配不公开,农民群众意见很大,也滋生了一些“微腐败”。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清产核资,进行身份确认、股份量化,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习近平201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习近平201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过去,长期短缺,搞农业主要是盯着产量,生产什么卖什么,卖不出去由国家来兜底。现在,情况变了,这一套搞不下去了。我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讲过,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当前,一些大宗农产品总量过剩,库存积压严重,价格下行压力大,必须下决心对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大的调整,尽快实现农业由总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紧迫的任务。去年进行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至今已消化玉米库存近一亿吨,说明改革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习近平201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习近平201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和乡村都要发展好。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
习近平2018年4月11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
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习近平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习近平2018年4月24日至28日在湖北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经济运行情况时的讲话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要把党的政策用生动通俗的形式宣传好,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能理解。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移风易俗,为农民减轻负担。
习近平2018年6月12日至1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第一,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第二,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党中央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各地要解决好落地问题,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编制村庄规划不能简单照搬城镇规划,更不能搞一个模子套到底。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第三,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从农业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出发,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推进农村产权明晰化、农村要素市场化、农业支持高效化、乡村治理现代化,提高组织化程度,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放开搞活农村经济,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要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农村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阵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有一条是我一直强调的,就是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第四,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科学评估财政收支状况、集体经济实力和群众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筹资渠道、负债水平,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习近平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习近平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要往深里做、往细处做,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发展现代农业,既要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也要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习近平2018年12月19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村三产融合。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好重大生态工程。
习近平2020年7月22日至24日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2020年9月16日至18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习近平2020年10月29日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定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要运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习近平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0年11月2日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是全党全国共同奋斗的结果,大家都付出了艰辛努力。
习近平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看到,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一些边缘户本来就晃晃悠悠,稍遇到点风险变故马上就可能致贫;脱贫地区产业普遍搞起来了,但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有的地方甚至帮扶干部一撤,产业就可能垮掉。下一步,脱贫地区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重,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绝不能出现这边宣布全面脱贫,那边又出现规模性返贫。
习近平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今后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像大豆、棉花、玉米、小麦等一些大宗农产品生产,要抓紧研究部署,该扩大产量的要果断下决心,不能让人家拿住我们!这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大事!要打好农产品贸易这张牌,但关键要控风险、可替代、有备手,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保粮食安全要一个品种一个品种深入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下去。制止餐饮浪费最近有所好转,必须长期抓下去,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习近平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陆续到期,要抓好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农村宅基地改革要稳慎推进。要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用好改革成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善体制、优化职能、转变作风,更好为“三农”服务。凡是涉及农民基本权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看准了再改,保持历史耐心。要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鼓励地方积极地试、大胆地闯,用好试点试验手段,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1年
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
习近平2021年2月3日至5日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内蒙古地广人稀,农牧民生活居住比较分散,生态环境脆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上难度大、挑战多,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
习近平2021年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要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习近平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共同富裕工作要抓紧,但不宜像脱贫攻坚那样提出统一的量化指标。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及早干预,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习近平2021年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
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要推进城乡及垦区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完善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
习近平2022年4月10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
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严格条件、规范程序,探索解决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习近平2022年9月6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习近平2022年10月26日在陕西省延安市考察时的讲话
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我看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二是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立足小农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坚持统分结合,广泛开展面向小农的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必须摒弃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路子,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农业、低碳乡村成为现实,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守住绿水青山。四是赓续农耕文明。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做到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大农民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充盈。五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民全面发展、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们建设农业强国,也是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贡献中国力量。
习近平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当前,受新冠疫情、国内国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遇到一些新情况。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发挥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预警响应作用,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实现平稳过渡,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要更多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在促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上多想办法,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聚焦聚力。要注重激发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让勤劳致富的受激励,防止“养懒汉”。鼓励实行发展类的补贴,要倡导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鼓励实施建设类的项目,也要分清什么事该政府干、什么事该农民干,再也不要干那种干部干、农民看的事情。现在,5年过渡期已过两年,要谋划过渡期后的具体制度安排,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把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常态化帮扶,研究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应该由政策兜底帮扶的脱贫人口,要逐步同通过正常帮扶有能力稳定脱贫的人口分开,实行分类管理。
习近平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挖掘经营增收和务工增收潜力。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要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给农民的补贴能增加的还要增加,社会保障水平能提高的还要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能激活的尽量激活,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习近平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在试点中不断探索完善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内容及其分置的实现形式。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增强改革系统性。
习近平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农村集体自身资源条件、经营能力,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市场规律,不能走“归大堆”的老路子。要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严格控制集体经营风险,坚决遏止新增债务,充分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不能让集体经济变成少数人的“小金库”。
习近平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进农村改革,必须保持历史耐心,看准了再推,条件不成熟的不要急于去动。对涉及土地、耕地等农民基本权益特别是改变千百年来生产生活方式的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习近平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习近平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防止出现返贫。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要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和基础公共服务、产业配套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发挥县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有序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持续实施动态监测,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习近平2023年5月17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要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几件事,集中资源,加快突破,形成标志性成果。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农村宅基地改革要守住底线。要把住土地流转关,不能借流转之机搞“非农化”。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习近平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今年,我们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稳住农业基本盘,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据新华社北京2023年9月22日电
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支持牢牢端稳粮食饭碗、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习近平2023年10月30日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要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3年12月20日电
2024年
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民支持制度,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县(市、区)振兴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移风易俗。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扫黑除恶常态化,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态。
习近平2024年3月20日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
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
习近平2024年5月27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攻坚克难,“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5月29日电
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治理能力,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服务保障。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5月29日电
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政策精准性、实效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习近平2024年6月1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乡村振兴要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打响高原土特产品牌。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移风易俗。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习近平2024年6月18日至19日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移风易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习近平2024年6月19日至20日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在主产区利益补偿上迈出实质步伐。统筹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监管新模式。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优化土地管理,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探索国家集中垦造耕地定向用于特定项目和地区落实占补平衡机制。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制定工商业用地使用权延期和到期后续期政策。
新华社2024年7月21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习近平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