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自治区畜牧工作站深入示范推广养殖业降本增效技术,扎实做好“推、优、调、提、融”五篇文章,持续推动畜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做好良种良法“推”的文章。全区培育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48家、种业龙头企业7家,年推广荷斯坦、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冻精100万支、优质种公羊1万只,改良优质奶牛13万头、肉牛34万头,提纯复壮滩羊25.7万只,示范推广优良畜禽及优质饲草主导品种48项,畜禽良种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做好养殖结构“优”的文章。统筹产业基础、产销关系等因素,通过加大低产泌乳牛淘汰力度,持续优化牛群结构,奶牛存栏减少5.3万头,生鲜乳总产量增长9.8%;稳定肉牛产能,适时补栏出栏,肉牛饲养量增长9.6%,母牛存栏比例稳定在48%,进一步稳住产业发展“基本盘”。
三是做好日粮结构“调”的文章。实施豆粕减量替代项目,建立示范点28个,开展牛羊低蛋白日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调整日粮营养水平、优化日粮结构、补充瘤胃保护性氨基酸等技术措施,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降低饲料成本,促进奶牛公斤奶成本降低0.5元,肉牛饲料成本降低11.1%,羊饲料成本降低10.5%。
四是做好粪污利用“提”的文章。2022年以来,积极争取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支持利通区、沙坡头区等县(区)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20个,建立粪便好氧堆肥、粪水黑膜发酵、垫料化利用等示范点7个,总结应用粪污全量还田、污水肥料化利用等技术模式8种,通过示范推广粪便垫料化利用技术,粪便发酵时间缩短6天,有效降低氮磷和臭气排放,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
五是做好光伏设施“融”的文章。引导规模养殖场融合发展“牧光一体”等低碳产业,探索建立“棚上发电、棚下养殖”新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实现牧场碳排放、运行费用、牛舍温度“三降”。全区建设“牧光互补”养殖场23个,铺设光伏板93.2万平方米,年发电量2.2亿千瓦时,折合节约标准煤2.7万吨,碳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3吨、17吨以上;光伏发电用于牧场生产7716.4万千瓦时,自用电价每度0.29元,年节约电费1543.3万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