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2021中国种业发展论坛暨种业投融资研讨会在北京、海南三亚两地线上线下同时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生产力学会、农民日报社、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中国投资协会、前檐智库、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全国种子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参会。
与会嘉宾紧紧围绕发展现代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实现种业强国和国家粮食安全等议题展开充分讨论。
对于如何来加快现代种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认为,要抓紧制定新的种子安全方针,并与粮食安全方针配套实施,要进一步明确我国种业安全的战略定位、基本原则、科技创新、管理体系、风险防控和政策保障。要加快种业科技进步,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加强攻关,加快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质高效的种子,将国家级育种中心建设纳入“十四五”时期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提高我国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能力。要加快建设现代育种基地,把海南等省份育种基地建设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工程,特别是要抓好海南种子繁育基地建设,搞好规划、加强管理、强化功能。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认为,种业现代化应当放在农业现代化的优先地位。国家应从“加大对优良品种的科技研发投入,抓住薄弱环节重点予以突破,围绕提高出口竞争力培育新品种,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育种技术,建立健全新品种繁育推广体系”五个方面推进我国种业现代化建设。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种业的发展特别是畜产品、水产品和果蔬新品种的培育仍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科研开发的投入仍然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郑新立建议,“十四五”时期,应当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投入,通过种业的率先现代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郑新立说,国内外经验显示,应用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样,发展我国农业育种技术,不仅要发挥科研机构、农业大学在基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重视发挥农业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介绍,我国杂交水稻双季稻亩产已经超过3000斤,最早就是在三亚南繁基地实现的。他同样呼吁,国家应重视知识产业保护,加大对种子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种植产业中的主体地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森认为,面对国际种业巨头,我国种企显示出“小而散”的特点,市场规模较大的品种同质化严重。我国种子企业整体技术与国外差距很大,在种质资源方面,不占优势。在很多种质资源方面,我们自己的种质资源,还被国外公司改良后,反而高价销到国内,对农民又进行一次盘剥,这一现象必须重视。
刘森指出,国内种子企业之间互相侵权现象严重,以往对种子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种业企业直接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种业技术发展。不法企业销售假种子事件屡禁不止,在坑农害农的同时,也极大伤害了种子企业利益,局部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辛辛苦苦搞研发,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投入,到头来被侵权者轻易拿走,造成了研发企业的经济和生产困难。因此,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发来《全球首次证实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新策略》专题成果报告。
三亚市市长包洪文称,三亚市作为我国南繁科研的主阵地,近年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抢抓重大开放机遇,科学规划建设崖州湾科技城、大力发展南繁产业、持续提升南繁科技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接下来,三亚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扛起三亚担当。
“只有在海南这片南繁热土才能与全国各省市紧密关联,与全国的种业科学家、企业家紧密关联,进而构建现代种业完整的全产业体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燕华希望国家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立国家种子创新实验室,全方位整合全国种业产学研力量,形成合力,构建中国现代种业创新科研体系。
与会代表呼吁,国家应加大海南南繁基地建设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南繁灌溉用水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加快落实《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
专家一致认为,因为海南有全国唯一的热带自然资源优势,有全国唯一的南繁科研机构聚集效应,有全国唯一的国家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因此把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创新实验室提升为我国种业的“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