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安徽省春季农业生产已全面展开,为贯彻落实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视频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稳定粮食面积、提升春季田管质量和效益上的装备支撑作用,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精心谋划,主动作为,深入一线,加强指导,扎实开展了春季农机化生产保障服务工作。
提前部署,确保“投入足”
2月27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做好春季农机化生产工作的通知》,对做好春季农机化生产工作提出要求。3月上旬,厅农机管理处负责同志带队,赴水稻、油菜产区8市14个县区开展春季农机化生产指导调研。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对当地农机具保有量、技术状况、分布情况以及农机供应销售情况等进行摸底调查,并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安排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尤其是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大户等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积极开展农机作业或农机托管社会化服务。庐江天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丰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等均已与水稻种植农户签订完今年的水稻育插秧作业协议,正在全力备土育秧。据统计,今年全省春季农机化生产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142万台套,计划完成机械化作业面积1800万亩,其中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业面积预计将超过五成。
维修保养,解决“看病难”
充分发挥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进“点”入“社”指导农机维修网点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维修保养工作。协调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供应商落实“三包”制度和服务承诺,开展上门修理、送修下乡、预约维修和跟踪服务,保证“三包”服务质量。 芜湖市湾沚区充分发挥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作用,协调农机经销商就近为农机“看病调理”,农机手只需将机具存放到就近的农事服务中心,经销商即派遣“三包”人员前往调试检修。六安市裕安区查婆村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与生产企业一起把合作社的机械全部保养一遍,还帮助当地机手开展机具保养和维修。目前全省已维修保养农机具约50万台套。
加强培训,预防“倒春寒”
各地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送科技下乡、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培训、推广春季农机化生产各项技术和机具;利用微信群、qq群等,加强与农机大户、合作组织的联系,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为防止“倒春寒”和雨水过多对在地小麦和油菜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农机农艺技术培训和指导。肥东县农机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指导种植大户做好育秧区棚膜密闭,采取保温措施,减轻低温影响;推广机械化植保技术,做到精准施药、科学施药,增强油菜抗逆、抗寒能力。指导农户做好“三沟”清理,确保内外沟系配套畅通,做到“雨止田干”,预防渍害和病害的发生。 全省已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4.5万人次。
因地制宜,推广“智能化”
全省小麦、油菜产区以春季田管为重点,坚持促控结合,抓好机械化病虫害防治、科学追肥等工作。智能化农机在机械植保作业中大量应用,共计1万余台植保无人机、自走式机动植保机械参与作业。水稻产区以耕整地和育插秧为重点,做好机械化耕整地、工厂化育秧、机插秧工作。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水稻绿色种植,正在引进中化等大型企业参与全程机械化绿色水稻的生产。庐江喜洋洋等农机合作组织正在备土育秧,维修保养机具,与农户签订全程托管作业协议,力争保护区水稻全部应用机插秧或机抛秧技术。芜湖市依托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泛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农机,重点打造总面积2万余亩的40个智慧“芜湖大米”基地,实现水稻全程标准化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农机的应用,为我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升粮食种植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为青阳县农机户春耕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