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坚持把提升驻村帮扶工作质效作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聚焦驻村帮扶工作的痛点、堵点、难点,在强监管、增效能、重激励等方面狠下功夫,锻造了一支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的驻村帮扶生力军。 一、全方位跟踪监管,根治“派而难驻”的痛点 一是组织领导传压力。建立县镇领导班子和派员单位包镇联村制度,28名县级领导分别包联1个镇和辖区内重点村,示范带动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派出单位包村联户,既交任务也督进度。制定职能部门、派出单位、派驻镇党委“两级四岗”责任清单,明确选派调整、日常管理、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10项具体任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6次,专题研究驻村帮扶工作,构建了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二是思想辅导添活力。开展“红色星期五”“党课开讲啦”等主题党日活动137期,采取集中宣讲、座谈研讨、实地观摩等形式,推动驻村帮扶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三农”工作等重要论述,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建立谈心谈话制度,派出单位、镇党委负责人定期与驻村帮扶干部开展调研谈话,及时掌握工作状态、消除负面思想。三是考评督导强动力。围绕“四项职责”细化18条具体细则,同步制定任务清单、督导清单,让驻村帮扶干部做有方向、干有标准。深化“驾照式”扣分管理,组建3个专项督导组,以“四不两直”方式一线考评督导,实行评先评优、提拔重用、年度考核“三挂钩”,个人、乡镇、派员单位“三捆绑”,推动驻村帮扶干部真帮实扶。目前,共开展督导40轮,印发通报2期,约谈第一书记、乡镇分管领导17人。 二、多途径赋能增效,疏通“扶而少助”的堵点 一是强化制度赋权。探索建立部分驻村第一书记、党员驻村队员列席镇党委会重要议题制度,定期听取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制度形式明确驻村第一书记在项目实施、低保评定等村级重大事务上的决策权、监督权,将驻村帮扶干部对村干部年度考核等次评定意见纳入规定程序,旗帜鲜明地为驻村帮扶干部担当作为、大胆干事撑腰鼓劲。二是强化精准提能。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聚焦巩固脱贫攻坚、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等重点,每年至少开展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实施“青蓝工程”,安排镇党政班子成员与32名年轻驻村帮扶干部结成帮扶“导师”。开展“千名英才百村行”“智行邻州”等活动,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脐橙种植、菌类培育等特色培训,有效提升了驻村帮扶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三是强化项目加持。严格兑现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全力保障驻村帮扶干部外出考察调研、村级日常运转等费用。多渠道争项目、争政策、争资金,向乡村振兴重点村、脱贫村倾斜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深化“百企联百村”活动,从资金、项目、就业等方面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的支持,让驻村帮扶干部有资源、有能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三、深层次关爱激励,破解“干而无劲”的难点 一是传递组织的温度。制定《邻水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管理办法》,明确12项待遇保障细则,全年足额预算600余万元用于发放驻村生活补助、交通补助、乡镇工作补贴、健康体检等待遇保障,据实报销参加脱贫攻坚相关会议、培训的往返差旅费,建立50万元过渡期帮扶干部风险保障金。同时,将落实驻村帮扶干部待遇情况纳入专项督导、巡察,让驻村帮扶干部舒心驻村、安心干事。二是提升服务的力度。健全落实带薪休假、重大节日慰问等制度。扎实开展心理咨询、谈心谈话活动,及时掌握驻村帮扶干部思想动态和家庭状况,为3名援彝干部家属解决工作调动和子女读书的问题,对14名存在家庭困难、健康问题的驻村帮扶干部进行调整,确保他们轻松上阵、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三是激发干事的热度。在微信公众号邻州先锋开设“我的驻村故事”“第一书记随手拍”等专栏,开展“十大帮扶之星”评选活动,发布优秀驻村帮扶干部工作动态、先进事迹25期,推动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超浓厚氛围。认真落实激励脱贫共建一线干部政策,去年以来,共提拔重用驻村帮扶干部14名,25名评定上一级职称,5名被推选为市县“两代表一委员”,有效增强了驻村帮扶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