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正是乡村振兴任务重大村。如何将乡村大地灌溉成为产业沃土?今年来,厦门市选派32支驻村工作队,其中19支59人走向同安区田间地头,覆盖全区60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及2个重点村。
着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瞄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同安区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引资源上山,带政策下乡,通过驻村工作队伍建设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导入外部力量,引智引资共建特色产业
一个经营性资产为零的纯农业村,如何走上转型之路?最近,在新民街道西山村来来往往的,不仅有村民农民,还有文旅产业的专家学者。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经开发的乡村往往保留着原生态景观。”第25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旗表示,想把农村本土特色资源用好用活,离不开外部力量支持。为此,在驻村工作队推动下,挂钩帮扶单位海翼国贸集团多次走访调研,邀请专家进村问诊把脉、因村出谋划策,发现西山村的乡土生态景观和古厝建筑风貌值得做文章。并且,由挂钩帮扶单位出资30万元用于西山村乡村游专项策划,量身定制了“乡村游+农耕研”的发展思路。
除西山村外,第25片区驻村工作队驻点的蔡宅和湖柑两村,同样通过外部力量激活本土资源——在蔡宅村,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帮扶建设100亩高附加值经济林;在湖柑村,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合资开办公司,助推农村转型。
增强村集体造血机能,推动乡村振兴的齿轮持续运转。在同安,62个驻点村对接125家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策划生成绿康农贸易、溪林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四林兰花基地、前格生态康养旅游、蔗内米粉厂、罗溪体育旅游、美埔中电光伏等项目,来自全市范围的能量不断注入银城大地。
二、共享跨村资源,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
单个村子的旅游资源太单薄,不如串联起多个村庄——在莲花镇,第22片区驻村工作队深入挖掘窑市村文旅资源,同时整合云洋村丽田园景区,规划出一条“研学+拓展+旅游”线路。截至目前,已组织620多名职工进村开展活动,带动村财增收15万余元。
在窑市村体验完研学、团建活动,一转身,又到云洋村赏风景、吃面线。这碗面线也有学问,是云洋村的“一村一品”,更是这条旅游动线的特色招牌。当前,家庭作坊式的云洋面线,正在往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转型——重新设计外包装,规划建设“产、学、研、销”一体化面线产业基地,调动多方资源联手打造“云洋手工面线”品牌。
“发挥每个村子的特长,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第22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徐斌说。实际上,这种最大化调动资源的“跨村联建”模式已在同安广泛推行——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之际,莲花镇联合翔安区新圩镇,整合两镇十村优势资源,亮相国际大舞台;组织多支驻村工作队前往五显镇三秀山村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取经“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策略,助推各村相关产业再提升。
三、留住返乡人才,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真正富有吸引力的乡村,不但能引来游客,更能留住人才。日前,第9片区驻村工作队利用大学生开学报到前的窗口期,在村中举办大学生政策推介暨交流分享会,为本地30余名大学生和准大学生预先埋下学成返乡的“种子”。
同时,该驻村工作队还在驻点的祥平街道过溪村、溪林村及祥和街道卿朴村,推介农民返乡创业相关政策,邀请农业专家和文旅专家下基层,考察农业种植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人才建设产业,产业吸纳人才,在互相推动中助力乡村振兴。”第9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志伟介绍,目前计划生成网红景点、农展中心、团建基地等乡村振兴项目13个,将成为激活乡村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事实上,同安区59名驻村工作队员正是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5月以来,驻村工作队员立足一线优势,发挥“联络员”“信息员”作用,打通村情信息反馈机制,掌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堵点难点,并为村“两委”班子运行出谋划策,进一步提升村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批驻村工作队员,催化一批乡村改头换面。同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促进各村产业发展、加大村貌提升等工作,聚焦土地流转、发挥农村合作社作用、吸引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等课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