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适宜农村牧区特点、符合现代化发展规律、可推广可持续的畜牧业发展新路径。2022年,农业农村部批复兴安盟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批复以来,兴安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聚焦创建试验区核心任务,充分发挥兽医实验室技术支撑作用,在兽医实验室建设、动物疫病净化和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和显著成效。 增强功能定位,夯实实验室能力建设 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织密动物疫病和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提升末端发现能力。一是坚持统筹谋划,科学合理布局。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支持,科学规划布局,对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升级后能够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检测项目110余项,达到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二是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快速感知并识别动物疫病,购置了可移动快速监测车、配备便携式荧光定量 PCR 仪等快速监测设备,制定了梭菌、炭疽等常发疫病快检操作规程,建立动物疫病快速监测平台。开展现场快检累计50余次,实现“快速出动、快速检测、快速确诊、快速处置”四快一体,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能。集中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强化技术培训,开展相关技能培训20余次,培训人员达200人次,实现了检验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和专职化。
整合项目资金,更新检测检验设施设备 近年来,积极申请中央、自治区和兴安盟本级项目,强化资金保障支持。一是积极协调沟通,补齐设备短板,优化疫病检测设施,具备开展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提升监测能力。充分发挥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和自治区兽医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效能,重点承担国家下达的非洲猪瘟等优先防治病种的病原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直报任务,及时准确掌握相关病种的流行态势和病原分布状况。三是发挥服务效能,实施精准防控。改造后的实验室现已具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重点人兽共患病的血清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常规动物疫病的病原学检测能力。年度检测样品可达5万余份,能够做到及早发现疫情隐患,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了精准化科学防控。
加强风险防控,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充分结合实际,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一是完善内部质量体系建设。按有关规定开展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先后修订《质量手册》《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等规章制度30余项,保障各项实验活动正常运转。二是严格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与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应急预案和意外事故处置程序。组织制定了《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和《实验室安全手册》,明确实验活动、设施设备、废弃物处置、应急措施、事故报告和消防安全等处置措施,切实保障实验人员安全。三是开展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按照《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和《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实施方案》,从功能区划分、管理制度、检测情况、仪器运行、人员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考核,盟本级和6个旗县级实验室陆续通过兽医实验室续展考核,具备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任务的资质。
搭建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注重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动物疫病检验检测和诊断的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工作,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一是开展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积极与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齐鲁制药、兴安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合作建立科研平台,先后开展了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及防控措施、兴安盟人畜间布鲁氏菌流行株的基因分型等研究。二是开展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活动。构建起集把脉诊疗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制定了解决方案和应用指南,有效降低经济损失,促进畜牧业提质、农牧民增收。三是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建设。探索构建点、片、面相结合的动物疫病净化模式,推动内蒙古中农兴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6家种畜禽场、规模化养殖场开展动物疫病净化。推进阿尔山市布病非免疫无疫区建设,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为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信息来源:兴安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