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的关键时节,秀屿区抓好农资储备、技术服务和农资监管,保障春耕生产有序进行。创新抗旱农作物品种引进与推广路径,打造甘薯大棚集约化育苗技术示范基地,推广试种水果玉米、耐盐碱大豆等,在南日、埭头、平海等镇试种旱稻。创新“村集体+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全力保春耕促生产
连日来,在埭头镇后海垦区的胡萝卜种植基地,一派忙碌。秀屿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科技特派员到田间,为种植户现场讲授胡萝卜种植要领,并就品种、肥料、农药选用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问题进行科学指导,答疑解惑。
省级科技特派员郭媛贞表示,现在是春耕生产的重要时间节点,他们到田里查看农作物的一些病虫害,与基地管理员就管理水肥技术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农民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春耕生产注入科技力量。
“春耕始,万物生。春耕春管对于夺取全年农业丰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秀屿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戴建伟告诉记者,该局提早谋划,制定生产计划,抓好农资储备,强化技术服务,加强农资监管,保障春耕生产有序进行。
围绕抓好农资储备,该局指导区内各农资经营单位积极调配种子、化肥等春耕物资,推动供销部门和农资经营企业增设服务网点、延长服务时间,送货上门、指导到户,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供应有保障。组织农技人员分赴各镇,抓技术促服务,持续强化春耕生产技术指导,进行蔬菜栽培、农药化肥使用等方面的技术示范推广,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区、镇执法和农技人员对农资经营店开展监督检查,深入实施农资打假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年春耕备耕任务,该局还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和帮助机手保养、调试、操作农机具,开展实地免费检验,确保农机装备够用、会用、管用。截至目前,全区已检修、调试各类农机具28台套,今年预计春季种植水稻566.67公顷、大豆400公顷、花生5733.33公顷、玉米333.33公顷、蔬菜533.33公顷;共储备肥料8000多吨,农膜10吨,农药15吨,水稻、花生等种子约5万公斤;全区计划机耕面积6000公顷、机播面积4333.33公顷,其中水稻机插(播)466.67公顷。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在埭头镇后海垦区,总规模2.33公顷的甘薯大棚集约化育苗技术示范基地一期完成建设,主要培育品种为普薯32、湖南薯2号等,预计今年可供薯苗90万株,全部建成后,年可供苗630万株。
“相比露天育苗,大棚集约化育苗可提前近一个月出苗,早定植,早采收,单期育苗时长从15天缩短到10天,育苗量每亩从12.6万株增加到18万株,经济效益更高。”秀屿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彭建新告诉记者,早甘薯在市场上较少,经过3年摸索总结,该区集成了一套成熟的育苗配套技术,并在全市率先开展甘薯大棚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应用。
该基地在满足自身用苗的同时,还向其他种植基地及周边农户提供薯苗,有力带动优质甘薯品种的推广,促进粮食生产稳步提升,为稳产保供夯实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秀屿区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稳定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关键。针对秀屿区耕地类型多为旱地、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用水极度短缺等特点,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团队因地制宜调整旱地作物种植结构,创新抗旱农作物品种引进与推广路径,加大旱作节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力度,着力打造高水平旱地作物科技示范基地。
“良种对农业的增产稳产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已经在南日、埭头、平海等镇试种旱稻,可有效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彭建新表示,该局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已推广试种水果玉米、耐盐碱大豆、水果萝卜“银河清脆”、马铃薯等旱作农业新品种,解决旱地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种植品种少、产量不高等问题。
为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能稳步提升,该区还出台《莆田市秀屿区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扶持规模种粮补贴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秀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秀屿区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五条措施的通知》等强农惠农政策,保障种粮补贴,推广种粮技术,扩大农业保险,整治撂荒地,高效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日,在秀屿区苏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工人们忙着将花菜运到车上,销售到全国各地。
去年,中天现代农业与苏塘村合作基地通过租赁方式流转农户土地,以种植有机蔬菜等农作物为基础,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提升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重塑农业竞争力,探索构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戴建伟介绍,他们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综合利用,推进农产品加工多元化。同时,鼓励创新“村集体+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涌现出营边生态休闲农业园、白山百草园、马厂妈祖文化生态园等试点,带动和帮扶村集体和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该区重点打造一批创新能力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区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40家。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有18个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4个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1家企业创建了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此外,秀屿区农业农村局还每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围绕水产养殖和甘薯、花生、玉米种植等产业需求,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去年以来,该区策划建设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184个,项目总投资约9800多万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