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高度重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通过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用好资源和闲置资产,多途径探索产村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截至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655.81万元,预计在2022年底前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发轮镇余家场村作为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村,坚持释放两项改革红利目标,构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和登记赋码,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建立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202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11.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2元。 一、股权明晰奠“基石”,精准靶向发散“新思维” (一)成员身份确认。按照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规定,经2/3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讨论,对享受集体资产股份股权量化对象予以确认,并形成人口固化决议,依法确认成员4445人。 (二)集体资产清理。组建清产核资小组,全面清理核实原三星村和原余家场村各类资产,登记造册,在处理不良债权债务和历史遗留问题后,召开成员代表大会,形成资产固化决议,共清理核实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土地5298.37亩。 (三)统一股份量化。根据集体资产清理情况,原三星村和原余家场村集体资产和债权债务差异不大,成员意见统一,因此余家场村统一“一本帐”管理、均等股份量化,实现完全融合。 (四)新建合并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余家场村股份制集体经济联合社,在资中县农业农村局登记赋码,取得特别法人资格、赋予市场主体地位。以村级建制调整为契机,明晰村民委员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定位,实现村集体经济事务与村民自治事务边界明确、协同高效。 (五)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科学制定余家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建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并认真行使职权。涉及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防止内部少数人侵占、支配集体资产,防止外部资本侵吞、操控集体资产。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章程明确党组织书记刘光明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负责人。 二、政企合作撬“动力”,精准定位铺筑“高速路” (一)主动出击回引产业。依托余家场村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环境,通过与本村成功人士、杨枫董事长紧追洽谈,最终达成合作意向,拟定在余家场村发展康养产业,租赁经营稳健发展。计划投资5亿元,占地600余亩,采取“旅游+康养+农业”的发展模式,推进“一站式”、“一体化”养老服务,计划提供康养床位3000张,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年吸引游客3万余人,实现年经营值2亿元,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收益3000万元。 (二)盘活资源聚成合力。镇村两级干部立足实际、盘活资源,一是利用中省财政项目扶持资金,将其中80万元入股修建康养酒店、10万元入股建设旅游产品接待中心、10万元购买鱼苗入股生态养殖鱼塘,预计年底建成后可产生集体收益10万元。二是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归还村委会代行权利,厘清党组织、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权责边界,开展清产核资,锁定集体土地面积7362亩,农村宅基地面积547亩,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452名。以资产、土地入股,与康养公司统一打造、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实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总目标。三是创新集体经济收入形式,鼓励带动村民提升自我技能,定向为康养公司输送劳务力量,预计年赚取服务费用达20万元。组建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心维管队伍,负责市场管理和基础设施维护等,收取劳务管理费用,预计除去维管成本后,每年可实现净收入5万元。 (三)重视人才打造队伍。充分把握农村产业发展“人才”这个最基本要素,以村级建制调整、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打造村级“头雁”,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6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为载体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巩固基层党组织堡垒,带动102名本土人才回流创业、就业,吸引了20余名高端人才旅居;整合产业、康养、农旅等各类专业人才,组建“返乡能人”顾问团、“干部专家”攻坚组、“党群连心”先锋连、“文明实践”服务队4支“新乡贤”队伍。 三、夯实基础显“诚意”,精准服务营造“氛围圈” (一)党建引领提升质效。一是拓宽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成立“两新”党组织资中县梦乡情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2名,制定《发轮镇农村党建示范点打造方案》《余家场村村级规划》。二是实施“政经社三分离”,构建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对原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化改造,成立余家场村股份制经济联合社,县农村发展局颁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确立市场主体地位。三是构建“三会四权”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股东代表大会实行一人一票制,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董事会召集,每年召开一次。 (二)要素保障夯实基础。筑巢才能引凤,项目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余家场康养项目产业园区夯基垒台,完善道路、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电气、环卫等配套工程,完成了5.8公里的道路加宽黑化,协调天然气电力、自来水等公司完成了气水入户及电线入地。 (三)规范服务营造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替投资者着想,帮投资者成功,助投资者发展,切实帮助外商解决和处理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外商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完善村规民约,设立党员服务岗,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摸排不稳定因素、化解矛盾纠纷、协调用地等,塑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四、构建机制求“效力”,精准发力激活“动力源” (一)构建联建联管机制。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利用我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与企业实现联建联管,探索出企业效益与村级经济工作双轮驱动模式。 (二)构建持续发展机制。财政扶持的集体经济项目收益按“4222”比例分配,即:40%作为集体经济组织公积金,用于继续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用于村级事务管理,2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20%作为财政回收投资成本。回收成本可作为继续投资资金,有计划、有步骤投入到其他项目中,实现股份“裂变”。 (三)构建激励奖励机制。上年度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净收益在2万元以上的村,当年度预计支出结余足够的且不低于“消薄”标准,可列支不超过上年度村集体经济组织净收益的15%作为奖励资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突出贡献的村“两委”干部或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激励奖励,最大限度激发工作热情。